那些保护大众钱袋子的人,不应该被闭嘴!
插一句(老陈开直播之前,早已关闭任何打赏送礼物功能)
试问:在哪里不是宣传?阵地不一样,就会变味儿?抗日战争必须用枪打死小鬼子,用炮就是违规?什么鬼逻辑?小编不理解。最终陈警官决定,停止一切直播。一切都是那么的突然,小编还是在心里烙上一个大大大大大大的问号!陈警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被“讨伐”,估计是骗子们最愿意看见的结果。活生生的案例
01网络贷款诈骗手法
“低门槛”广告+网贷APP
真实案例
6月27日11时左右,湖南的小明(化名)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对方称可以帮助他办理贷款业务。
小明添加对方为微信好友后,扫描了对方发送的二维码下载了“招联,金融”APP,在APP上填写了个人信息,注册了账号,并转账给对方800元会员费。
随后,对方以银行卡填写错误为由要求小明转账,小明转账给对方7500元后,对方又以转账时没有备注编号为由要求小明继续转账。
小明再次转账7500元后,发现贷款金额仍无法提现,这才发觉被骗,损失15000余元。
02网络刷单诈骗手法
兼职刷单+网络博彩
真实案例
2021年1月,家住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的陈某在网上认识了一个陌生人,对方称可以带他“刷单”,并告诉陈某这生意稳赚不赔。
陈某听后大为心动,就跟陌生人说打算先试着操作一下,如果真能赚钱的话就继续。对方随即发来一个平台链接,让他在上面注册账号,并绑定自己的银行卡。
在陌生人的“指导”下,陈某向平台充值3100元,顺利完成了第一个任务,没过多久就收到了本金和利息共计4026元。尝到甜头后,陈某对此接单平台深信不疑,准备大干一场。
于是陈某又向平台充值了几笔钱,完成刷单任务后,很快就在平台上收到了佣金并且提现成功。陈某高兴极了,为自己能找到这样一条省时省力的挣钱路径额手相庆。
有一天,陌生人告诉陈某自己手头有一个“大单”,问陈某敢不敢接。陈某二话没说就把钱充了进去,然而,任务完成后,陈某却发现从平台提现失败了。
陈某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隔一会儿就提一次,然而平台反反复复通知他:提现失败。
陈某联系上陌生人,问这是什么情况,陌生人回答称:“由于系统设置,你需要再转一笔同样数目的钱,才能提现哟。”
陈某没有一错再错,反应过来对方在骗自己,于是立即报警。
03“杀猪盘” 诈骗手法
网上“美女、帅哥”+投资“赢利”
真实案例
小周怀揣着脱单的希望下好了交友软件。脱单的路似乎比他想象中更简单一点,在APP左滑右滑的匹配机制下,很快他和一个重庆女孩陈某速配成功。对方比他想象中更急切一些,两人很快加上好友,迅速开启热聊。
在陈某描述里,她是个家境殷实,感情经历少的单纯女孩,玩交友软件只是偶然。虽然在外工作几年,但年轻的小周事业上还没有取得他想象中的成功,面对不门当户对的陈某,他偶尔会流露出自卑。可陈某并没有对他表现出嫌弃,而是描绘了两人的美好未来”。
这些暖心的话,对独自在外打拼的人而言是雪中送炭,没人能逃脱这样的温柔。于是一个多月后,小周主动告白,他知道网络不一定靠谱,但他相信她,也相信命运的安排。
两人确定关系后,日常并未太多变化,空闲时间被两人聊天填满。女友是个要求不多的人,每逢节假日小周给她发的红包,陈某都坚决不收。这让小周更对女友满意与心疼,也更想为她做点什么。
后来,陈某告诉小周,其实她一直在玩一款恋爱游戏,好希望小周能陪她一起玩,这是她唯一的要求,“你不陪我玩游戏,怎么证明爱我?”
终于找到突破口的小周立刻点开女友发送的链接,和她在游戏里洞房花烛共度良宵,甚至拥有两人的“宝宝”。两人关系虽然因为游戏变得更亲密,但每一次活动,都需要大量充值,短短五天时间,小周就把两万多元的存款都投在游戏上,给女友送花,租“婚房”等等。
存款清零了,囊中羞涩的小周不好意思地告诉女友,自己暂时没钱续玩,可以先不送礼物吗?陈某这次不再善解人意,她以分手要挟,让他去借钱充值。小周陷入两难境地,他舍不得女友和他们聊过的未来,但又觉得借贷不是好事。
小周问陈某有没有商量的余地,他们以后日子还很长,没必要因为一场游戏搞到这副局面,而陈某给他的回答是——拉黑删除。
04冒充客服退款诈骗手法
“客服主动退款”+申请平台贷款
真实案例
6月20日中午12时许,惠安县涂寨镇群众小茵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淘宝客服,因个人操作失误给小茵开通了微商代理VIP,每月需支付800元费用,并询问小茵是否需要取消。
小茵心焦于每月将会损失800元钱,便立即同意取消这项服务,于是对方马上为小茵转接了某银行“客服”。
该银行“客服”先是要求小茵转账0.1元钱到指定银行账户,以证实是其本人操作,随后要求小茵再转800元到该账户,并称该费用会马上退回。一番操作后,小茵见转过去的800.1元确实如数返还,就彻底相信了对方是银行“客服”,又按要求将支付宝内14300元转至对方账户。
没过多久,小茵再次在骗子的引导下开通支付宝借呗,按要求添加了另一“客服”QQ,将在借呗平台提现的1000元转至了“客服”提供的银行账户。最后,对方告诉小茵这两笔钱将在5分钟内退回其账户,同时微商代理的VIP也会取消。
此时,小茵已经被三个“客服”的“组合拳”打蒙。5分钟、15分钟过去了……钱始终没有退回。小茵拨打对方电话也不接,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当日赶忙到惠安县公安局涂寨派出所报警。
05假冒熟人诈骗手法
用朋友头像加好友+“暂时借钱”
真实案例
今年二月份陕西西安警方对外公布了一起网络诈骗案,西安的一家公司的财务人员小琦被拉入了一个临时的QQ工作群,说是有一项业务正在谈,群里一共有5个人,而除了小琦,群里其他4个人都是骗子。
犯罪嫌疑人一般让受害人发现QQ群里面很多QQ好友,都是公司的一些其他领导,还有一些以前公司生意的合作伙伴,在QQ群里面谈的业务的确是他们以前和那些合作伙伴谈的业务,让其认为这是真的。经过几个小时所谓的业务讨论,假冒的公司董事长在群里通知小琪立即给客户转账。
小琦回忆道:当时分了两笔,一共付了192万,因为我们公司的账户绑定了老板的手机,当时付出去已经收到短信,但他没注意,他是晚上看到短信,他打过来问我的时候才发现被骗,然后就立刻报警了。
06冒充“公检法” 诈骗手法“公安调查”+“冻结账户”
真实案例
6月7日,晋江龙湖一女士在家接到一境外来电(“+”号开头,境外号码),对方自称是福州市省公安厅民警,称有人以当事人的名义在北京开通了一张工商银行卡,而这张卡涉嫌一起重大的诈骗案件,并让其登陆“172.82.131.162”网站上查询印有当事人身份信息的“通缉令”,随后将电话转接到北京市公安局让其配合调查。
紧接着,自称“北京市公安局的警官”以需要进行视频笔录,引导该女士下载“teamlink”app,当事人在视频中见到身着警服的男子,信以为真,就按照该男子的“指示”,不仅将手机来电设置呼叫转移至对方提供的空号电话号码上,并离开家中,找了个较为安静隐蔽的场所与诈骗分子继续通话。
“荐股” 诈骗手法
“理财导师”+虚假平台
真实案例
4月中旬,方女士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对方写得不错,这篇文章底下还留了投资老师李某的联系方式。方女士主动加了对方的微信,后被李某拉进了一个股票推荐微信群。
方女士进群后,发现群里除了她,还有几位投资者,大家常一起在直播间听群里的投资老师分析和推荐股票,方女士听得不亦乐乎。
几天后,几位投资老师纷纷谈论道“现在股票不好做,有一个新市场赚钱快,刚刚开设了一个特训营,想赚钱的就加入。”听了老师们的话,方女士有些心动,主动报名参加特训营。随后,老师们告诉方女士需要下载一款买卖对冲指数的手机软件,可通过该平台进行交易。
方女士下载后,发现在这个平台买卖对冲指数,并不是直接将钱打入平台,而是要先将钱转入一个私人账户,然后由平台助理凭借转账截图再将钱充值进平台。
心生疑惑的方女士在群里询问了两位和她一样进群不久的投资者,对方都表示这个平台靠谱,他们赚了钱,钱也可以随时提出。5月7日,方女士放心地向平台充值了17万,并在投资老师指导下开始了交易。当天就被告知赚了8000元,方女士也成功地从平台提现了760元。从此,方女士对该平台更加信任,5月8日又转入了18万元。
没过多久,李某找到方女士说,因为一名投资老师的失误,导致方女士的账户亏损了8万元,让她继续追加投资把钱赚回来。5月12日前后,方女士向该平台投入了20万元,在李某的指导下,她先前亏损的钱果然渐渐赚了回来。
不久后,李某又找到方女士,告诉她再次因投资老师错误判断,导致其账户亏损到只有8万元了。“我一定会帮你把钱赚回来,但本金太少。”李某说。
听了李某的话,方女士又向群里另一位投资者询问,对方表示自己情况和他差不多,但他相信李某的能力,自己还打算把股票卖了来炒指数。听了对方的话,方女士又陆续投入了80多万元。此后,方女士总是赚少赔多,仅5月14日一单就亏损了40多万元。
方女士渐渐感到这个平台有问题,遂报警。
08虚假购物 诈骗手法
网络广告+“购物送抽奖”
真实案例
不久前,家住昌平区的刘女士在刷微信时,发现网友李某某在朋友圈里售卖一款紧俏商品。由于自己正需要,刘女士便主动询问了这款商品的详细信息。于是,李某某非常“热心”的给刘女士发来大量该商品的照片和介绍,并承诺产品质量绝对有保障,而且货源充足,价格优惠,考虑到刘女士是“朋友”,如果购买的数量多,可以先交付一部分货款作为定金。
心动之下,刘女士通过微信给李某某转了1750元定金,约定收到货物后结清余款。但之后一连好几天,刘女士都没有收到货,多次联系李某某,对方一直以各种理由推拖,最后干脆将刘女士“拉黑”。这时,刘女士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遂选择了报警。
接报警后,昌平警方经缜密侦查,将李某某抓获归案。经审查,李某某交待:自己手中根本没有所谓的货源,朋友圈的商品照片都是从网上下载的,就是为了吸引买家上当受骗,从而骗取钱财。
09注销“校园贷” 诈骗手法
“注销不良记录”+指导贷款
真实案例
案例1
近日,多位在校大学生向媒体反映,有不法诈骗分子装作银保监会工作人员或网贷公司客服,以“国家禁止大学生网贷,需要把‘学生账户’升级为‘成人账户’”为由,诱导大学生在支付宝借呗等渠道贷款并向其转账。据了解已有多位大学生上当受骗,涉案金额从1500至10000元不等。
案例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名博士生接到自称银监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以该博士在网上有贷款记录需要取消、否则影响个人信用为由,让其按要求办理京东白条、支付宝借呗等贷款业务,并将共计10万余元的贷款分多次转入对方提供的账户。转款后该“工作人员”称其微信微粒贷也存在异常,博士才意识到被骗,随即报警。
10买卖游戏币 诈骗手法
“低价充值”+“充值解冻”
真实案例
近日,家住利川的在校大学生W准备在一款名叫“仕灵游”的APP上卖掉自己的游戏账户,不久后就有人主动联系了她,并提出在某平台上进行交易。
W原本是计划卖掉自己的游戏账户赚点生活费,谁知对方以“汇错账户,账号被冻结”为借口,要求W充钱解冻。W分两次向对方账户转账1200元和2800元后,发现账户依然没有解冻,在咨询了平台客服后,客服又以同样的理由要求W继续转账,这时W意识到自己被骗,遂报警。还有让我们更加为之心痛的
1、2019年期间,被告人李家均等人假冒身份与被害人交往,以一个虚假的网络平台投资项目赚钱为由,骗取被害人的信任进行充值、交保证金解冻账号和个人所得税等理由,使被害人不断被骗,再由洗钱组的唐頡等人通过虚假的买卖DC币交易,将被骗款项转入各被告人提供的多个国内账户。最后由王金华、张云国、罗伟等人在国内取现转移至缅甸。该团伙先后骗取居住在海口市美兰区的被害人黄某、李某香、李某、滕某等人的款项共计459814.4元。其中,受害人黄某因被骗22万余元,一时想不开,在海口市美兰区某公寓的家中烧炭自杀身亡。
2、刚考上大学的广东揭阳惠来县学生蔡汐(化名),在收到自称某电视节目发来的中奖信息后,以“保证金”的名义,分三次转账9800元。8月28日,发现被骗的她留下遗书后离家出走。当地警方次日在61公里外的海边发现其尸体。“不要相信那些说你中奖的短信和电话,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如果有人问起,就说我出意外,不要说是因为被骗,那样太蠢了!”去年8月28日,蔡汐在“遗书”里提到,自己遭遇电信诈骗,无颜面对家人。3、一位90后青年因陷入网络恋爱骗局,导致家庭矛盾,最后写下遗书从五缘大桥上纵身一跃……身后留下的满是悔恨,以及深深的警示。
事发前,男青年留下一封遗书,这封遗书字里行间,都透着深深的后悔:“对不起,爸妈,孩子太没用了,给你们丢脸了;对不起,孩子,你们是爸爸最不忍割舍的,爸爸耽误你们了;对不起,爱人,伤害得你体无完肤。如果有来世,别再遇到我了,我不想再伤害你了……”
因为网络恋爱骗局,导致家庭矛盾,这名男青年就这样留下一封遗书后,在凛冽的寒风中,从五缘大桥上跳进大海,留下了三个孩子,大的才五岁,小的仅一岁多。
网络诈骗,让他们失去的,不止金钱,还有生命。亲人的哭声犹在,他们的人生,却仓促落幕了。据中国司法大数据显示:网络犯罪中,1/3涉及诈骗。这个概率,还在逐年上升。
然而,就像陈警官说的,很多时候,受害人被骗走的钱,被骗子挥霍一空,就算抓到人,也难以完全挽回损失。与其被骗之后痛悔,不如一开始就提高防范意识。所以,陈警官的反诈宣传,才显得如此深入人心。在无法分辨对方身份时,至少,国家设了一道防线把关。我不敢说,看完陈警官的直播能让所有人都不受骗。但至少,在接到骗子来电的那一刻,心中会多一份警惕。如果,被骗的人得到及时提醒,如果在按下“确认转账”的那一刻,警铃大作,悲剧会不会要少一些?我相信会。逝去的生命无法挽回,但愿后来的人,不要重蹈覆辙。这就是陈警官们努力的意义。目前5000000 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欢迎点赞、再看,并且转发》
重要提醒:关注“防骗每日电讯”,减少损失,从现在开始!
文字来源:国家反诈中心,中国青年报,央视网,桌子的生活观等网络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