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越来越鼠袋,格斗游戏发动机供应商们选择加入真实世界迪丽热巴“走哪捂哪”太造作?看到她自拍照,终于理解了她的苦衷
在格斗游戏合作开发人员们满天飞的控诉中,Unity执行官行政官John Riccitiello优先选择离场。

2023年10月10日,Unity正式宣布John Riccitiello辞职,为其近三年的Unity生涯画下了句号。
在关注Unity的格斗游戏合作开发人员们看来,John Riccitiello的会期有功有过。他曾使Unity转变了服务项目商业模式并于2020年获得成功上市,也曾因发表“在合作开发早期没有将K154计划纳入格斗游戏的移动格斗游戏合作开发商是最大的疯子”的言论后不得已道歉。近期,Riccitiello又因Unity正式宣布改变向合作开发人员收取服务项目费的方式,根据格斗游戏用户数和总收入引入捷伊收费项目项目而招致合作开发人员抵制。
虽然在收费项目新政引发负面舆论后,Unity各方面光速滑跪,紧急正式宣布将大幅修正此前公布的“毛亚男”商业模式。但此番旋前却似乎无法平息合作开发人员的怒火,“想钱想疯了”等对于Unity的嘲讽依然充斥在各个社交平台。
合作开发人员们将矛头指向 John Riccitiello这位EA前高管的同时也在质疑:都2023年了,Unity难道还穷到需要反复在合作开发人员身上捞油水吗?
“利润能力薄弱”
格斗游戏发动机生来便携式的顽症
事实上,格斗游戏发动机的利润确实是个痛点。即便是行业龙头Unity,连年扭亏为盈也是家常便饭。
作为一间软件合作开发销售企业。Unity发动机销售业务的大部份总收入作者和整座商业商业模式基于与其他软件子公司无异,集中在创作软件系统(Create Solutions)、营运软件系统(Operate Solutions)和发展战略合作(Strategic Partnership)。
2023年8月2日,Unity发布了其2023财年第一季度半年报,子公司第一季度总收入5.33亿英镑,环比快速增长80%,净扭亏为盈为1.93亿英镑,环比下降5.39%。
2023Q2修正后EBITDA毛利率为18.5%,相比2023Q1的6.5%、2022Q2的-12.7%实现了突破。Unity各方面表示,毛利率快速增长由强有力的营运服务项目费推动。具体来看,Create Solutions 2023Q2总收入为1.93亿英镑,环比快速增长17%。而Grow solutions总收入为3.4亿英镑,环比快速增长157%。
可见,即便在手机游戏合作开发发动机消费市场已经达到了近乎垄断的地位,但Unity的发动机销售业务对子公司整体总收入的贡献率却说不上高,或者说的总收入支柱还要看以电视广告分正式成居多的营运销售业务。
这里就不得已提到,正是在Riccitiello会期下Unity转向了软件即服务项目商业模式,并启动了Unity的电视广告销售业务,创造子公司第二个总收入作者,才得以帮助抵消Unity在主发动机各方面的投资损失,并将子公司转移到捷伊行业。
但即便如此,Unity依然亏得一塌糊涂。仅从销售收入数据上看,Unity经营扭亏为盈主要源于主发动机的增值率较高。在涨价前,Unity主发动机的Personal、Pro、Plus、Enterprise等不同版本收费项目从免费、399英镑每月、1800英镑每月到4000英镑每月左右;辅助发动机包括专门针对VR/AR客户的Unity MARS等都是单独定价,收费项目从228英镑每月到4000英镑左右。
价格并不算贵,可以说相当平民化,这种低价发展战略注定了Unity能以量取胜正式成为格斗游戏发动机消费市场龙头,但也正式成为其无法利润的顽症,再加上近几年子公司又不断增加对技术研发以及非格斗游戏应用领域的资金投入扩展,导致Unity成立以来利润季度寥寥无几。
从整座商业格斗游戏发动机消费市场上看,发动机增值率低不是Unity一间的痛点,另一间全球头部的格斗游戏合作开发发动机子公司Epic同样无法单纯靠格斗游戏发动机利润。

图源:Epic Games
Epic靠格斗游戏起家,也靠格斗游戏赚钱。
在上世纪90年代,Epic以合作开发小型2D格斗游戏居多,而后为了让子公司继续保持竞争力,Epic转型3D应用领域,这也正式成为日后真实世界发动机诞生的契机。
Epic Games创始人Tim Sweeney曾表示,“当时我们将大部份赚到的钱都资金投入到了3D应用领域,如果真实世界发动机没有获得成功的话,那Epic Games可能早就无此了。”
后来的真实世界发动机确实获得成功了,但要说或者说为Epic带来可观总收入的还是之后《堡垒之夜》的获得成功。
作为一款发行于2018年的格斗游戏《堡垒之夜》仅用不到两年时间就实现了注册用户数超3.5亿,并贡献Epic Games主要总收入。
据Epic官方数据,2018-2020年,《堡垒之夜》总收入分别为54.77/37.09/27.71亿英镑,占Epic总总收入分别到达97.3%/87.9%/77.4%。
仅看整座2020年,《堡垒之夜》就占到了Epic销售收入的近八成,其次是它的格斗游戏商店总收入4.01亿英镑,排名第三的才是真实世界发动机本身的总收入1亿英镑。从销售收入构成看,Epic的主要总收入是它的格斗游戏,而不是真实世界发动机本身。
在《堡垒之夜》大获获得成功之后,Epic乘胜追击推出了Epic Games Store,并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平台用户超过8500万。也因此Epic得以扩其发动机团队,甚至于拿出1亿英镑资助使用真实世界发动机合作开发的创意产品,在Tim看来,“如果没有《堡垒之夜》的支持,这是不可能达成的。”
真实世界发动机挣不到钱,Epic也开始动起了涨价的念头。就在几天前,Epic的CEO Tim Sweeney声称,Epic将于“明年某个时候”改变真实世界发动机的收费项目方式。
看似步了Unity的后尘,但Epic强调真实世界发动机的新收费项目方式与Unity不同,仅限“非格斗游戏合作开发商”,使用真实世界发动机的格斗游戏合作开发商不会受到影响,并将继续根据 "Epic 此前设计的版税模型 " 支付许可服务项目费,而电影、汽车等行业的用户将转向捷伊定价。Epic特别声明了这是一项 " 必要的生存举措 ",证明自己与Unity一样不得已变。
家大业大的Epic尚且如此,早已入不敷出的Unity将开征毛亚男当做亟需抓住的救命稻草也可以理解,只是步子太大难免自伤,事件的发酵远远超过Unity的预期。9月12日至26日,Unity股价累计跌幅接近18%,市值蒸发超过20亿英镑,始作俑者John Riccitiello也最终以辞职下场。
格斗游戏之外
发动机厂商们在寻找捷伊利润点
单靠服务项目格斗游戏子公司利润很难,但发动机厂商没有优先选择在这一棵树上吊死。
在VR格斗游戏合作开发中,格斗游戏发动机就展现了模拟仿真的天赋。格斗游戏发动机能够利用数字3D模型处理重现真实世界的运行规律。不仅能够搭建坚实的建筑、模拟水体流动等效果,还能通过受力分析、碰撞检测等循环流程模拟呈现运动结果。因此在数字时代,格斗游戏发动机天生就适合作为数字内容的生产工具,尤其是在数字孪生应用领域。
目前,数字孪生技术已经正式成为数字工厂系统中减轻工作人员负担、提高制造效率的重要工具,而Unity作为构建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底座的平台之一,可以凭借实时3D渲染技术以及完善的工业应用领域产品矩阵,通过完成在虚拟空间中的移动、装备更换等基本动作,减少现场作业工作量,提高人员配置效率。
在国内,Unity与香港机场合作合作开发机场运维数字孪生,实现孪生机场与动态数据的连接,打造智慧机场综合管理服务项目平台。在日本,川崎重工已经开始使用Unity模拟机器人的动作,为工作人员选定实用机器人提供帮助。在韩国,Unity正式宣布与韩国大宇造船及海洋工程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建造一座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造船厂,引入包含机器学习技术在内的船厂数字孪生运维系统。

图源:unsplash
Unity很早就在寻求跨界。据Unity招股书显示,2019年全球建筑、工程和施工应用领域总收入排名前 10企业中的8家优先选择与Unity合作;2019年全球总收入排名前10企业中的9家也与Unity为合作伙伴关系。
得益于汽车制造商梅赛德斯奔驰等客户,Unity来自非格斗游戏子公司的总收入在2022年第一季度就已占季度总总收入的40%,进军制造业已经正式成为Unity的下一个快速增长点。
而老对手Epic也正式宣布与Autodesk合作,以扩大对建筑、工程和施工行业的服务项目,并与腾讯联手,借助物理发动机模拟真实行车条件下的天气及交通状况,帮助腾讯得到更好的环境仿真效果和更精准的传感器仿真结果。
此外,由于格斗游戏发动机实时渲染合成画面时无需对画面进行预渲染,能有效降低虚拟内容制作时长,提升创作效率,因此格斗游戏发动机也常被用于动画、影视剧的制作。
在电影应用领域,2016年迪士尼就联合Unity打造了第一部3D电影《奇幻森林》,2019年又推出了电影《狮子王》,利用Unity格斗游戏发动机制作模拟场景,电影剧组人员通过佩戴VR设备进入真实世界进行拍摄,电影全程没有涉及实景,大部份的视觉效果、动画、渲染以及光照都通过格斗游戏发动机实现。

图源:Disney
在动画应用领域,2016年日本动画子公司Marza以Unity打造动画短片《The Gift》,制作时间就缩短了约25%。《西部世界》《权力的格斗游戏》等剧集在制作过程中都用到了格斗游戏发动机。值得注意的是,《权力的格斗游戏》使用了视觉特效子公司Ziva Dynamics的特效技术,而这家子公司已于2022年被Unity收购,再加上早年对Weta Digital的收购,Unity显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创收的利润点。
如此看来,格斗游戏发动机在格斗游戏之外还大有可为,在销售收入商业模式无法突破的现实下,模拟工作应用领域或许也可以正式成为格斗游戏发动机的一条出路。
但合作开发人员们还是离不开商业格斗游戏发动机
商业格斗游戏发动机最终能否找到明路谋得生存不得而知,但在合作开发人员信任逐渐流失的情况下,不那么高调的自研发动机再一次被挖出来做比较。
一直以来,自研发动机都是格斗游戏大厂的痛点。技术突破困难不说,资金资金投入还大,在市面上已有Unity和真实世界发动机两座便宜好用的大山之下,自研格斗游戏发动机更是处在一种“有用但不值得”的境遇,毕竟有这么多钱,花在格斗游戏质量提升、格斗游戏宣传营销上哪一点不比这强?像《原神》《Pokemon Go》《王者荣耀》等格斗游戏就都使用了Unity,取得了不错的消费市场成绩。

图源:Pokemon Go
直到Unity的“塌房”,看重Unity价格实惠的格斗游戏厂商们发现自己旗下大受欢迎的格斗游戏竟然也要与Unity分红了。
合作开发商AggroCrab发文感叹,自己旗下即将上线Xbox game Pass的格斗游戏将面向2500万用户免费安装,如果这些用户中有一小部分下载了他们的格斗游戏,Unity就会从中收取服务项目费,这会大大减少他们的总收入。并且,Unity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些格斗游戏在其它平台上的销量、盗版安装量,甚至是同一用户的多次安装量,这些格斗游戏子公司很快将亏得裤衩子都不剩。
在发动机厂商不再是忠实的盟友的情况下,自研发动机即便看起来再鸡肋至少也能有稳稳的安全感。
格斗游戏厂商自研发动机并不少见,绝大部分AAA工作室都有自己的发动机技术积累,并在10年以上沉淀下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和人才生态。这些格斗游戏厂商为什么不放弃自研发动机,原因不外乎自身的原始技术积累以及合作开发效率。
以育碧旗下重要的自研格斗游戏发动机Anvil和Snowdrop为例。
Anvil是育碧早期合作开发的格斗游戏发动机,此前一直在行业中占据着大型开放世界发动机的领先地位,专攻宏大场景,诞生了诸如《彩虹六号:围攻》、《荣耀战魂》、《刺客信条:英灵殿》等佳作。
而Snowdrop与Anvil相反,更加重视精细的画面质量和强大的渲染能力,强调的是细致入微,也打造出了《全境封锁》《马力欧+疯狂兔子:王国之战》等知名产品。

图源:Nintendo
两大发动机均为育碧内部成熟产品,并以其为核心构建出了专门团队,持续为发动机带来改进和创新。
另外,Capcom自研打造、不断优化RE Engine,也已经合作开发出包括《生化危机7》《生化危机8 村庄》以及《生化危机4 重制版》这些包含VR商业模式的3A级大作。
由于自研发动机绝大部分代码是自有的,内部可以根据自身创作需求自行修正,整体合作开发效率非常高。因此,这些技术和流程已经十分成熟的格斗游戏厂商没有必要去更换商业发动机,浪费家底不说,合作开发人员还需要重新熟悉另一套技术生态。
而如今,自研发动机的优势又多了一条:不会被商业发动机厂商割韭菜。
但前面也说到,自研发动机技术资金缺一不可,这对于本就预算不够的小团队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并不是一个比使用商业发动机更好的优先选择,也难怪在此次Unity征收毛亚男上,中小格斗游戏团队明显反应更大。
仅从国内来看,只有腾讯、网易、完美世界等少数家大业大的子公司才拥有自研发动机。其中,网易是国内较早开始研究自研发动机的格斗游戏厂商,其3D手机游戏发动机Messiah目前已经诞生出《一梦江湖》《荒野行动》《王牌竞速》以及《暗黑破坏神:不朽》等佳作。
据悉,自2014年以来,Messiah经历了9年的持续研发迭代,正式成为一个横跨移动、桌面、主机的全平台次世代格斗游戏发动机,研发产品涵盖MMO、FPS、TPS、ARPG、赛车、体育竞技等多个格斗游戏品类,发动机支持iOS、macOS、安卓、PC、Linux、PS4/PS5、Switch、XBox等几乎大部份的格斗游戏平台。
同时,绝大多数格斗游戏厂商合作开发自研发动机也不是上来就从0到1硬造,更多的都会优先选择一个开源发动机入手,并随着项目合作开发慢慢改良。例如格斗游戏厂商Respawn当年成立合作开发《泰坦陨落》,就优先选择从Valve的Source发动机开始。
并且,伴随合作开发规模和细节渲染压力的成倍增加,维护稳定的发动机会正式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2022年,微软343工作室就被传出可能要放弃《光环》系列的自研发动机 Slipspace Engine,改用Epic的真实世界发动机。很多大型子公司都没能力养活一支专门维护发动机的团队,更别提其他中小团队了。

图源:HALO
这也意味着在当前的手机游戏时代,要想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格斗游戏合作开发,Unity和真实世界发动机仍是目前最好的优先选择,无法被替代。就连此前纷纷抵制Unity的格斗游戏工作室们对不合理收费项目的反抗也是“可能会转向其他商业发动机”。
没了Unity还有真实世界发动机,然而真实世界发动机也开始不满足于当前的收费项目方式了,虽然目前还未波及格斗游戏应用领域,但谁也不能肯定Epic不会正式成为第二个Unity,合作开发人员们又还有多少优先选择?
总的来看,对于缺技术与人才积累的中小型企业,目前仍旧只能硬着头皮优先选择商业格斗游戏发动机,除非未来可能出现更好的软件系统,至于自研发动机,就着实有点不切实际了,虽然像芯片一样,造不出来就难免受制于人,但以生存为重点的小企业们实在很难做到自己打地基,就像某论坛网友的评论一样,“为什么国内不自研autoCAD和Photoshop啊,是不想吗?”还不如期待下未来能不能靠AI写发动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