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青春热血谱写平安赞歌,争做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双区卫士”!
较量智力体力 突破诈术骗局
今年3月,事主小程收到深圳警方传来的好消息,他举报的官氏荐股诈骗团伙终于落网了,昔日13个为发财而不择手段的所谓“同事”戴着手铐走进了看守所。而打掉这个诈骗团伙多亏了警官曾智勇通过一个小细节找到了案件突破口。
2019年,被引诱到国外工作的小程发现,他上班的地方是个诈骗窝点。不愿与骗子狼狈为奸的小程,在“出逃”前看到了一串受害者名单,他记住了其中三名受害者的信息。回国后,善良的小程辗转两地举报。2020年10月,小程来到第三名受害者曾经的居住地深圳罗湖举报,终于让这个诈骗团伙受到应有的惩处。
一次闲聊牵出诈骗案线索
2020年3月31日,曾智勇从罗湖公安分局清水河派出所调入刑警大队二中队,但因工作他还是常到清水河派出所“串门”。2020年10月的一天,曾智勇去清水河派出所找同事谈工作,一桩跨国荐股诈骗大案在聊天中浮出水面。
聊天时,第三个被害人的名字引起了曾智勇的注意。曾智勇觉得名字中的一个字比较少见,便联系清水河派出所社区民警协助核查,但初次查找无果。“小程只记得大概。”曾智勇说,辖区有一名女子阿萍的名字中有这个字,曾在清水河住过一阵。几经求证后,警方最终确认阿萍就是小程说的第三名受害人。
根据小程、阿萍提供的线索,警方逐步起底这个以官氏为首的诈骗团伙。曾智勇介绍说,官氏团伙广泛撒网,拉人进不同的微信群,“他们对这一拨人说涨,同时对另一拨人说跌。股票总有涨跌,总有一拨人相信他们。”这批相信他们的人就被筛选出来,成为官氏团伙真正的诈骗对象,被推荐买国外的股票。“这样比较好操作。”曾智勇说,官氏团伙有自己的APP平台,是假冒的,他们可以随意修改指数,被害人均被诱导往APP充钱。官氏团伙先让受害人小赚一笔,待下大单后通过后台操作使其赔钱,让受害人觉得赔钱是自身原因,并利用受害人想翻本的心理,诱导继续充钱。待积累到巨额资金后,官氏团伙断网、断平台,坐收渔利。
套路摸清了,犯罪嫌疑人也确定了,警方在等待时机将其一网打尽。曾智勇介绍说,官氏团伙成员是亲戚、同乡关系,窝点分散在国内外,不同的窝点有不同分工,3个“老板”一直躲在国外。今年初,3名“老板”回国,深圳警方在三地同时收网,一举刑拘13人。目前该案仍在深挖扩线中。
从警16年都在刑事打击一线
记者了解到,从警16年的曾智勇一直在刑事打击一线,破过很多案子。侦破大型诈骗案过程比较长,比如官氏团伙诈骗案,从接到举报到刑拘团伙嫌疑人,警方花了近半年时间。破诈骗案也难,难在前期研判,难在蹲守伏击,有的伏击地点环境还很恶劣。2018年7月至2019年夏天,曾智勇主办的一起诈骗案,专案组前后花了9个月来追捕嫌疑人。
那一年,很多网贷诈骗资金的银行流水均指向海南的一个诈骗窝点。“侦办前期,在海南没有准确的地方,要不断排查摸索,发现核心地点,就要在那里伏击,农村的蚊子又不是一般的多。”曾智勇说,“专案组出动20余名警力,在海南伏击了40多天,24小时不间断蹲守。经分析研判,专案组发现一名专门负责取款的男子经常去一个地方,该男子把一包东西(钱)丢在地上,过了一会儿,一个老人捡起来拿走了。”曾智勇说,侦查员后来多次发现该男子和老人秘密转运资金。确认该老人的身份后,专案组发现村子里多人有作案嫌疑,经进一步分析排查,警方最终锁定了老人的两个儿子、儿媳、堂弟等11人,并将其全部刑拘。经深挖扩线,串并破案50余宗。
征集被害人线索却被当成骗子
曾智勇是罗湖分局刑警大队二中队结案组组长,一个结案组承接七个打击组的结案工作,他的工作常常是千头万绪。外出办案风里来雨里去,回到办公室后,他还要扎进线索和案卷堆里。
诈骗案牵涉的被害人一般较多,但有的被害人却不愿报警,甚至把找上门的民警拒之门外。打电话向被害人征集线索,曾智勇表明身份后马上就要说“你先别急,先听我讲完”,不然电话马上就会被挂掉。“因为被骗过,他们就有一种抗拒心理,甚至还把我当成骗子。”曾智勇说,深挖扩线,把案件办扎实,就要耐心地向被害人找线索,即使经常被拒绝。
审讯也是一场智力和体力的较量。2020年的一宗口罩诈骗案,犯罪嫌疑人龙某被抓后矢口否认,对抗审讯:“我的卡借别人用了,我啥事都不知道!”在曾智勇的步步推理下,这场虚假供述被撕开了一个口子,龙某不但出借银行卡,还收了好处费,这名所谓的借卡人就是龙某的同伙。经过对龙某的审讯,警方一举将另外两名在逃嫌疑人抓获。
(文中人物除曾智勇外均为化名)
陈迪:打赏“美女主播”藏网络骗局
陈迪是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镇南派出所办案民警,他所见过和经手侦破的电信网络诈骗案很多,仅聊具体案件类型、诈骗由头,十多分钟没见重样:冒充公检法的、退税的、通过网络交友引入“杀猪盘”的、“知心朋友”骗带传销的……几乎每一种诈骗形态,陈迪都能拿出触目惊心的鲜活案例。这次,陈迪讲了一种司空见惯、绝大多数人却没有发现自己被骗的网络骗局。
半个多月前,一位理发店小老板阿财(化名)来到镇南派出所报案,说自己交友被骗。原来,阿财通过交友平台与一女子相识。女子告诉阿财,她在某视频网站做主播,每天要完成若干的打赏任务才能赚到钱。于是,阿财便到视频网站上频频给这名女子刷“火箭”。在交往过程中,女子先后两次提出家人生病,需要阿财帮忙。第一次阿财帮了,但到第二次时,阿财察觉不对了——家人两次生病,为什么发来的生病照片居然是同一张?到此时,阿财已在对方身上花了2.8万元。正是骗子的这个纰漏,拉开了警方介入侦办的序幕。
陈迪所在的团队接手不久就发现,其实与阿财聊天的并非直播主持人,而是一名男性,“交友”“亲人生病”不过是一个要钱的由头。于是警方前往江西上饶实施抓捕。在行动时,警方发现这是一家公司在运作,公司总共12人,只有一名女性做主播,其余全部是“抠脚大汉”。该公司有个工作群,这个群里每天商量的都是如何添加“资源”、榨取钱财。更为神奇的是,这个群里所有人的头像竟是一样的美女头像,都是对外实施诈骗用的。
经审讯,警方掌握这个团伙中的11名男性专门冒充女性骗人上钩,然后用前台的“主播”来哄骗被害人掏钱。所有钱款都是通过视频平台“打赏”来支付,从而避免直接通过微信支付留下诈骗证据,但即便如此,其诈骗行为还是被警方查获。
据陈迪介绍,尽管视频平台可能不知情,没有直接责任,但平台上的一些“特殊政策”,还是在客观上助长了骗子们的诈骗行径。比如,个人给主播刷分如果是用1元钱刷100分,主播背后的团队刷分就是1元钱刷10000分,同一场直播,有人大手笔刷10000分,客观上带动了不知情的个人跟风花钱。
陈强:阻截诈骗 最快3分钟
陈强负责南山分局粤海派出所“9号车”的巡逻工作。所谓“9号车”主要负责应急处突、一级支援、设卡盘查、巡逻防控、巡务督导和日常接处警工作,可以说是派出所里比一线更“一线”的岗位。近年来,由于电信网络诈骗类案频发,“9号车”又增加了现场阻止群众被骗的职能。如何能赶在受骗群众转款之前把骗局拦下来,就成为陈强和战友们争分夺秒的新使命。
半个多月前,南山分局指挥中心向正在巡逻的陈强发出指令,说某小区有市民正在接诈骗电话,要求他立即前往处置。刚好他就在该小区附近巡逻,便和同事立即飞奔上楼。由于诈骗团伙在行骗时都要求事主把电话设置来电呼叫转移、关闭微信通话功能,无论是警方还是亲人朋友,想通电话阻止是行不通的。所以,民警上门当面阻止是最有效的方式。
陈强等人敲了好一阵子门,阿丽(化名)边拿着电话聊天边出来开门。见状,陈强立即上前夺下阿丽的手机。手机里,企图诈骗阿丽的骗子还不死心,在手机那头叫嚣着:“他们是骗子,把他们赶出去!”
手机里的人称自己是警察,且能说清楚自己的身份信息;眼前站着的也说自己是警察,该信谁?阿丽一时懵了。为证明自己身份,陈强掏出警官证递给阿丽,阿丽看了后说:“电话里那人也给我看过警官证,跟你拿的一样。”由于陈强是巡逻出警,腰上挂着“八大件”,便转过身拍了拍挂在腰上的手枪给阿丽看,“这个可以证明我是真警察!”阿丽终于相信眼前站着的才是真警察,放下戒心挂断电话。
陈强事后得知,骗子的诈骗进程已经到了最后一步。阿丽已按骗子的要求,说出自己有几张卡,有5万多元余额,并开通了借呗、花呗和京东白条,下一步就是转款了。而陈强他们从接到指令到阻止阿丽受骗,整个上楼、敲门、劝下所用的时间只有3分钟。
谢伟平:顺藤摸瓜 抓了一窝
曾经的龙华景乐新村,成群结队或三三两两聚集着一群“三和大神”。他们游手好闲,习惯于“干一天,玩三天”,得过且过。虽然现在景乐新村旧貌换新颜,“三和大神”也不见了,但谢伟平却对侦办的一系列利用微信收款码收取电信网络诈骗资金的案件记忆犹新。这些作案嫌疑人,可以说是网络诈骗中的“三和大神”。
“借收款码用一下,可以返利哦!”你在街上是否遇到这样的吆喝?有些人却因为有利可图,把自己送进了看守所。2020年2月,作为龙岗分局龙新派出所案件侦查的主力民警谢伟平接到线索,辖区有两名男子利用微信收款码帮助诈骗团伙收取赃款。谢伟平很快锁定了这两名男子陈某富、王某。通过进一步分析研判,两名男子的“上家”,藏匿于龙华专门招揽“微信收款码生意”的柳某渐渐浮出水面。
据介绍,陈某富、王某都是柳某发展的“下家”。陈某富、王某出借的微信收款码收到钱后,可以从收款中获得1%至2%不等的提成,这些提成均来自“上家”。“上家”的提成会更高,柳某一个人就发展了20多个“下家”。经过缜密侦查,谢伟平还发现柳某的“上家”在广西某地,最终他组织警力共抓捕70余人。
“犯罪嫌疑人大部分都游手好闲,或者是吸毒人员,靠着收款码赚外快。”谢伟平说。他们明知是为诈骗团伙收赃,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还抱有侥幸心理。
为侦破该系列案,谢伟平组织警力奔波广西、福建、湖南等地,一举将嫌疑人全部抓获。从警7年来,谢伟平一直奋战在案件侦查岗位,频繁到外地办案更成了他的家常便饭。谈到这,谢伟平满是愧疚。原来,谢伟平的女儿今年3岁,因为常常见不到爸爸,“不要爸爸,要妈妈”成了女儿的口头禅。“希望以后能多陪陪她。”谢伟平说。
张卫国:反诈宣传 因人施策
一面是机器轰鸣的工地,一面是拔地而起的写字楼,张卫国就穿梭在这样两番截然不同的景象中为民排忧解难、守护平安。从警28年来,张卫国每天下社区,走街串巷。时间久了,他对每家每户、每个企业或工地发生的大小事情了如指掌。对于反诈,他也有自己的心得。
张卫国是南山分局深圳湾派出所一级警长,主要负责总部基地的警务工作。在该社区,公司企业有320余家,还有16个工地。一边是学历相对高的都市白领,另一边是工地上忙碌的来深建设者,细心的张卫国发现,两边群体遭遇的诈骗类型也有所区别。那么反诈该如何因群体施策呢?
4月6日18点多,某商场总部大厦职员何小姐接到外地“警察”的电话,被要求到一间单独的办公室通话。张卫国和队员接到预警后,马上到大厦找到了何小姐,及时拦截了这场涉及十多万元的骗局。张卫国用他个人经历举例说,现在容易被骗的反而是公司的白领,最多最典型的就是“刷单”诈骗。“他们还是有侥幸心理,明明知道可能被骗,但想到一开始赚了,后面再多赚一点。”张卫国说。
据张卫国介绍,辖区工地工人被骗的反而更少,“他们最多是网购买个东西,很便宜那种,最后掉入消费陷阱。”针对两边工种的不同情况,张卫国都建起了反诈微信群,不定时推送诈骗案例。在工地开安全生产大会时,张卫国给工人送上了反诈的“干货”;针对写字楼里的白领,他联合物业逐家公司走访。此外,针对工人、白领两种人群的诈骗类型,张卫国宣讲的案例也有不同侧重点。
“有事联系我”是张卫国日常走访、接处警时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社区警务工作没有惊天动地,没有丰功伟绩,多的是踏踏实实、日复一日的基础工作。今年年初,辖区某大厦的酒吧开业,喝酒闹事、打架斗殴警情多了起来。张卫国完善社区警务运作模式、监管方法,迈开步子,联合网格员、物管人员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巡逻防控,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大大降低。
张一:帮到一个 也是胜利
4月9日晚,时间已快8点了,宝安分局南沙派出所一级警长张一才匆匆吃完晚饭。前几次的采访预约并不顺利,他连忙向笔者解释:沙头社区的警务工作太多太杂,实在走不开。其实,张一的每一次值班都是这样紧张而忙碌。
沙头社区有4平方千米,约4万常住人口,但在节假日能达到10万。“KTV有4家,夜总会1家,酒吧4家,还有京基百纳广场。”从警26年的张一长期扎根基层,把这些情况摸得透透的,人口流动性大是社区最大的特点。近期,反诈宣传进行得如火如荼,人口流动性大也给反诈宣传增加了难度,但张一抓住了牛鼻子,开展逐户走访,并调动商场、物业、社区等保安、义警,组成群防群治力量,在沙头社区加强巡逻与反诈宣传。例如,沙头社区工人多,且文化水平不高,张一首先就给工厂主管、楼栋长“上课”,引导他们给工人宣讲诈骗案例,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市民陈先生是一家加工厂的老板,遭遇过两次诈骗。第二次遭遇诈骗的陈先生被骗钱财不多,不好意思报警,但因为和张一比较熟,给他讲了事情的经过。据介绍,陈先生两次遭遇同一套路诈骗,他在骗子引导下到指定地方购买原材料,先付了定金,最终原材料没收到,定金也打了水漂……
在张一多次讲解下,陈先生后悔当初无视反诈民警的反复宣讲。幡然醒悟的陈先生叮嘱员工要重视反诈:“我就不知道当时怎么就鬼迷心窍。连我都会被骗,何况你们。”张一介绍说,反诈就是一遍遍走访,把反诈延伸到辖区的每一个角落,“成功帮助一个,我也是胜利。”
周末的晚上,辖区出来逛街的人又多了起来,特别是沙井路上的一条美食街有26个宵夜档,凌晨还有食客喝酒。为防止有人醉酒闹事,张一和队员时常加大巡逻频率,有时顺便与食客拉家常,叮嘱档主及时留意,防止食客酒后闹事。日复一日地扎根基层,张一和同事们用汗水换来了辖区2020年全年有效警情同比下降15.02%的成绩,进一步净化辖区社会治安环境。
杨文博:数据为先 信息导侦
“转业入警后,我第一个工作的地方是宝民派出所,第二个就是经侦大队。”宝安分局经侦大队民警杨文博对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入迷”也始于那一年。由金融数据、账户信息、交易记录等编织起的证据链条,就是杨文博每天要梳理的线索,这个过程是无数个夜以继日换来的。
“数据为先,信息导侦”是杨文博的工作原则。正是以他为代表的经侦人默默守护着千万深圳人的“钱袋子”。
今年初,一宗擅自发行股票案进入了杨文博的侦查视野。此案中,犯罪嫌疑人自己发行了一只股票,并将其放入一款早就设计好的APP,非法进行股票买卖。经侦查,犯罪嫌疑人在新三板受挫后,便联想到用“80XXXX”这个股票代码创造一只股票。第一批被骗的受害者,正是替犯罪嫌疑人打造股票APP的项目组员工,他们在犯罪嫌疑人编造的谎言中,投巨资买入了这只股票。
令杨文博哭笑不得的是,案发后,犯罪嫌疑人躲藏地正是被他骗了30万元,且已离职的一名“员工”处。这名“员工”声称:自己之所以选择帮助自己的“前老板”,只是想拿回自己被骗的30万。杨文博跟随专案组追踪犯罪嫌疑人到东莞某工业区附近,嫌疑人不见踪影,抓捕警力只好蹲守原地。就这么等了一天一夜后,终于等到这名“员工”回家,杨文博等人立即上前将其控制,随后将其“老板”抓捕归案。经审讯,杨文博得知犯罪嫌疑人早已做好了潜逃出境的准备,只是被一笔货款耽误了。
作为一名经侦民警,杨文博始终奔走在经济犯罪侦查一线。对他而言,这条路上有许多需要从零开始的地方。“奋战在经侦战线上,最难的其实是坚持,如何在一堆杂乱无章的金融线团中找到头绪,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我将继续坚定前行。”杨文博说。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