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败为胜如涵、思埠、有货,郑琴渊公募基金曹志越:爆款B2C的兴起与今后
高度关注大潮,首页社会公众号
记录新消费商业史,广度思考产业发展今后
━━━━━━
本文大概
5079
字
念完共需
10
两分钟
最近有人算了一笔账,叫做“李佳琦一条税金=我10年工资”,大批转贴的现象另一面,除惊叹和羡慕嫉妒的情绪之外,更多的则是对这个时代下网络流量环境的焦虑。
近几年,拼多多、云集相继挂牌上市,让稳固多时的B2C格局开始重组。SNSB2C的“强震”还狼籍去,爆款、KOL中国经济便逆势兴起,除爆款国内首批如涵挂牌上市,淘宝网现场直播,加上抖音、快手这两大日活到亿网络平台,也驱使着巨大网络流量,在B2C增值道路上狂飙。
于是他们看到,偏齿张大奕28两分钟销量过亿,后有李佳琦5两分钟卖完15000支唇膏,B2C新势力短期的渗透力和节奏感,变得很强。
所以,作为爆款国内首批,如涵凭什么挂牌上市?如何看待这波爆款中国经济、现场直播B2C态势?B2C新模式本质上会从哪里产生?
郑琴渊公募基金投资顾问曹志越
近期,他们专访了郑琴渊公募基金投资顾问曹志越,在近两个小时交流中,这位反败为胜了如涵、思埠、花生日记、有货、洋避风塘等一大批B2C秃鹰的投资人,为他们广度分享了,他对爆款B2C、KOL中国经济,以及新B2C态势另一面的易理。
口传 | 曹志越
整理 | 折 原
1、信用卡业务生产成本愈来愈高,大部份企业都在修正
2013、2014,他们投了几个较为大的B2C,如有货、洋避风塘、卷皮、如涵,基本都是APP的形式,彼时还是移动互联网的天下,使用者来的较为简单,我们都在贪心使用者来做GMV。
但到了2015、2016年,信用卡业务生产成本愈来愈高,从以前的三线分钱,一直涨到丫蕊、几百元。像有货这种客单价较为高的,从买网络流量到使用者付款,生产成本可能达到几千元钱。
这时我们才开始考虑拉沙泰格赖厄县率、毛利占比。很多子公司也意识到这个难题,毕竟仅靠股权融资去推动销售额,是没法持久的。如果你股权融资不断,没有太大难题,但彼时资本对这种模式已经不所以看好,股权融资是较为困难的,大部份的企业都在修正。
2、如涵凭什么能挂牌上市:核心理念在物流配送和网络流量生产成本
这波淘汰了一大批,但也有一些成功转型了。比如如涵B2C,挂牌上市时年报是亏损的,但其实过往是盈利的。只不过作为最早淘宝网网络平台上正规的子公司,它背了大批合作商税务不规范的生产成本,而不是业务难题。
如涵最后能挂牌上市,是因为:
第一,物流配送能力。爆款子公司最核心理念的是物流配送,服装产业发展最大的坑是库存量。现代门店从量到做,到库存量再到上新销售,现代物流配送周期是三个月。但淘宝网二八原理较为重,必须注重爆款。
所以你一周必须上新十款、三十款产品去试爆款,库存量还不能多,不然生产成本没法控制。怎么试呢?所谓的柔性物流配送,说白了是快速反应。先做小样去试,哪个好就赶紧加单,可能我卖了100件,但实际库存量只有60件。那没办法,我的发货时间可能要拖一星期,但是必须在这一周之内把剩下的40件做出来。
但你最基本的面料有没有?你的工厂产能有没有?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过去大部份服装厂都是以外贸为主,GAP、优衣库、ZARA的任何一个订单,你都能做成千上万条裤子,这才有规模效应。但当你的订单变成50件、100件的时候,哪个工场愿意给你做赚不到钱,效率又低的订单。
如涵最早就有自己的工厂,后来还改造了很多小的服装生产作坊。它愿意去投入和尝试,这是它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网络流量生产成本便宜。这是它彼时候和其他B2C最基本的区别,因为爆款都有人设,只要我更新微博,粉丝就会被动地收到我的信息。但过去的APP,都是要推送优惠券,有活动你才可能会主动过来。微博上拉一个新粉丝,跟APP拉一个下载使用者,这两个生产成本差太远了。
3、粉丝买人设,这是“KOL中国经济”
1)什么是KOL中国经济?
需要强调的是,如涵的爆款跟一般“带货”的中小KOL还不太一样,很多KOL本质上卖的还是品牌货。但如涵的KOL卖的都是特供的设计品牌,张大奕和她的产品是分不开的,如涵的爆款就成了一个一个子品牌。
国外有大批的品牌,像Gucci、Prada都是用设计师名字来命名的。当然不是说张大奕能到这个地步,但当一个KOL的人设和她的产品匹配的时候,会自自然然的就能打动他针对的人群。
粉丝买的是你的人设,你的世界观和理念。我想成为你这样的人,有你这样的人设,那我就会买你的衣服,这是KOL中国经济。
2)为什么我们都在谈KOL?
为什么现在我们都在谈KOL?大部份品牌都会在小红书种草。是因为国内品牌、人群不一样了?是90后、00后的消费习惯不一样了?我觉得不完全是。
第一,品牌是较为难做的事情,而且会老化;第二,现在的消费者,对产品更希望有更多个性化的特征,我可能买不起大牌,但要买一些特殊的,适合我的。
以前信息没有这么发达,我们买东西只能到商场,看到什么买什么,最多再看看平面杂志和电视,能投的起平面杂志的都是现代大品牌,所以品牌集中度会很高。
但现在渠道被瓦解了,信息也不集中,全世界的品牌你都能看到。一个新起的小众品牌,在小红书上找几个KOL帮我种草,不会很贵,效果也很好。
品牌永远都在想,我怎么接触消费者?开店是一条,投分众的广告是一条,KOL也是一条。
3)小众品牌的机会来了
为什么小品牌会去找KOL?从品牌的角度来看,中国是缺品牌的,欧美或者日本的品牌集中度很高,年轻人都是直接打开“xxx.com”,去品牌官网买东西(比如“gap.com”),但中国还没有。
因为品牌需要时间积累,今天他们能叫出来的国外品牌,大部分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品牌,这种价值不是请个明星做代言,或者讲个故事就能出现的。为什么香奈儿或者LV能卖这么贵,因为它是有传承,有品牌历史,有人设。
当中国还没有所以多品牌时,很多中小品牌是有机会走出来的。因为现在大部分消费者,对国际大牌并不太在意。而且目前大品牌和小品牌,是在一个较为平等的环境里竞争,以前只有大品牌有钱有渠道可以砸广告,现在小众品牌通过KOL,通过爆款,走出来的概率比以前大很多。
从KOL角度来看,为什么很多爆款从以前唱歌跳舞,到现在会带货?其实现场直播打赏是最赚钱的,网络平台抽佣,再跟MCN分,至少还有30%的利润。
第一,适合带货的KOL 和 现场直播的爆款很多时候并不是同一拨人。第二,就算在现场直播爆款里面也并不是每个都适合唱歌跳舞的。现场直播秀场吃的还是青春饭,第一要才艺,第二要颜值。你可能十八岁的时候颜值高,等你到28岁呢?那做KOL给B2C带货,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B2C虽然链条长,赚钱较为累,但如果做的扎实一点,真的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和门槛,其实可以较为长久地做下去。
1、如何看待“复制不出第二个张大奕”的如涵
1)轻资产化,将释放更大利润
很多人对如涵有误解,大部份人都会吐槽说:“如涵复制不出第二个张大奕”。但其实:
第一,如涵腰部的KOL一直都在增长,只不过没有张大奕这么显眼。但你能说这个子公司不好吗?
就像他们做投资一样,我投了十个项目,有三个死了,还有三个每年有10%到30%的增长,就算有一个一下子爆了几十倍,这并不代表我腰部的项目投得不好。整体销售渠道多元化了,对子公司肯定是个好事情。
第二,轻资产化。如涵下面有个子子公司叫如涵文化,专心做培养和赋能爆款,只要我有IP有网络流量,增值这种苦活让别人去做就可以了。因为做B2C是非常苦的事,一旦掺和到制造业,其实你赚的都是辛苦钱。
如涵好多年前就已经是正规子公司了,税是100%交足了。但它有很多小的竞争对手,税是不规范的,就算我比你大,但你犯规跟我比赛,肯定是我吃亏。现在如涵把最擅长的那部分给摘出来,轻资产后面会有大批的利润,可以释放出来。
你现在看销售比例,张大奕肯定还是占很大,但当你看利润的时候,它重资产运营的比例会愈来愈低,轻资产运营会愈来愈高。
现在如涵旗下的爆款有100多个,但重运营的KOL也就十来个,有大批爆款是在做轻资产运营,它会变成更轻、辐射更大的MCN机构,是做IP和网络流量。
2)如涵并不是一家现代的服装子公司
但短期复制不出第二个张大奕有可能是真的。但是大部份成功的品牌,实力是一部分,运气也是一部分,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在里面。就像做投资一样,我投一个项目,肯定觉得它会长大,但有时候创始人很努力,团队也没难题,它最后是长不大。
但这个并不影响如涵,因为如涵不是靠运气做到今天,它不是一个现代的服装子公司。首先它后端的数据运营,在不断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如何更有效地降低库存量,提高转化,是如涵一直在做的;
第二前端的爆款培养,它有一套标准化的流程,来提高爆款成功的概率。没有谁纯粹靠脸就能红起来,明星也需要经纪子公司给你做培训,找机会上节目,碰到黑粉要给你做公关维护,另一面有大批的工作要做,爆款也一样的道理。
这是如涵非常核心理念的两个亮点,也是它能持续走下去的关键。虽然他们可能短期看不到第二个张大奕,但子公司有很多爆款都会有过亿的销售。
(2)今后视频B2C将成为常态,机会才刚开始
而且如涵也在不断看机会,以后会不会去淘宝网现场直播?会不会去微信?都说不准。而且像快手和抖音这样的网络平台,如涵已经开始尝试了,但你说抖音前十的爆款来卖他们网络平台的货,是不是真能卖好?不一定,秀场做得好不等于货能卖得好,抖音还是以内容为主。
快手也一样,虽然现场直播占了它收入的大头,也有专业的B2C现场直播人才出现,而且主播跟粉丝是强绑定的,一句“老铁一起来支持”,我们就付款了,可能比如涵还要粉丝中国经济。但快手上最大的KOL是男的,你今天要他卖女装也是不行的吧,这里面还是有大批的机会。
总体而言,我是较为看好视频B2C,随着手机网络流量愈来愈便宜,视频购物会成为一个常态。淘宝网现场直播2016年开始,去年就做到一千亿了,李佳琦、薇娅都是从淘宝网现场直播出来的。
现在抖音、快手也开始卖货了,拼多多、京东也开始插视频了。但不同网络平台属性不一样,抖音是刷内容的,快手则更高度关注现场直播,所以抖音上的粉丝对主播的黏性会比快手差。再对比淘宝网现场直播,你会发现淘宝网现场直播就非常简单粗暴了。因为我上淘宝网是来买东西的,不会上淘宝网来看秀场、看短视频。
但行业还在变,抖音在推现场直播,快手也在不停地改。这两家B2C化的做法可能会有不一样,但今年肯定都会有变化并且爆发起来。
到底是现场直播还是短视频,我也说不好,但视频B2C肯定会带来一波网络流量。这个市场还高度分散,去年淘宝网现场直播一千亿的销售额,谦寻(淘宝网现场直播最大的MCN机构)只占了几十亿。这一块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们都会去里面找机会。
除爆款B2C,之前一波跨境B2C或者垂直B2C转SNS,本质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信息流分发跟以前不一样了,开始是百度搜索、浏览器,后来是APP,到现在直接微信推荐了,你微信朋友某程度承载了现代KOL给你推荐商品的功能。
很多年前他们就在看微商,但我们都不敢投,因为彼时这个行业确实不太规范。但他们投的那几家,思埠、洋葱,花生日记等都是非常规范的子公司。
(1)头部SNSB2C还有机会继续做大
老微商以前很多说白了是割韭菜,把货先压上去,人头费收了,货能不能卖得动就不管了。但他们投的几家微商都不是这样,它不要求渠道压库存量,而且卖的都是实打实的产品,不像有些企业一千分钱一个面膜,就为了卖给下一级。
很多投资人以前都觉得微商都是传销、三无产品。但举个例子,他们投的思埠算是个微商行业的最早的一员了,但是他并没有。所以它更需要证明,微商里其实也有良心企业。它需要专业机构的帮助,包括如何招人、如何正规化地做事情等等。
在这个契机下,他们才有机会投进去。因为企业根本不缺钱,它的现金流、净利润都很好,说实话他们投的钱还没有它一年的净利润多。
这个市场太大了,没有一家子公司能完全吃透。虽然云集挂牌上市了,但行业还有大批的子公司,都还有机会继续做大。洋葱海外仓在他们投了之后,每年还有几倍的增长。
(2)大部份新模式,本质都是在帮使用者做筛选和推荐
今后还会有更新的模式出现。像线上跟线下零售店的结合,把SNSB2C延伸到线下,也是一种创新。因为线上只占了消费总额的10-20%,你不可能完全宅在家不出门吧,就算不逛街,你上下班也会经过一些地方,门店是一个品牌。
总的来说,不管是爆款KOL,还是SNSB2C,另一面的态势都是消费愈来愈个性化。在某些领域,能成为KOL的人会愈来愈多。
虽然整体的消费还是二八原理,不会说每个人穿的衣服都不一样,但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城市跟城市,地域跟地域之间的差距这么大。继续按老一套办法,集中地去进行网络流量分发是较为难的。而SNSB2C或者KOL会让消费者更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定制化的产品。
其实淘宝网早就把大部份的商品都陈列上去了,所以现在显然不是SKU够不够的难题,而是筛选和推荐的难题。大部份的商品都能在淘宝网上搜索到,但要主动从成千上万的SKU信息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太难了。
无论是小红书,还是思埠、洋葱海外仓,其实都是在帮消费者挑出你想要的。线下也一样,盒马就做的非常好,很多人一开始觉得不可思议,觉得买菜就应该自己看自己挑,但后来我们发现盒马跟你自己去线下挑的其实差不多,因为盒马中间做了大批筛选的工作。
总结来说,现在大部份的新模式,本质上都是在做信息处理和筛选的工作,帮使用者省时间或者省钱。而随着信息的更加碎片化,这种筛选推荐的态势和机会还将继续。
欢迎加入爆款B2C讨论群
*本文系大潮新消费原创,口传曹志越,整理挖区。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主编微信(changgexing2018),广度行业交流,资本、资源对接,加入新消费Club(请备注姓名-子公司-职位,无备注者不予通过)
更多广度碰撞、合作,加主编微信